“依托干细胞生物墨汁技术构建的3D生物打印血管成功植入恒河猴体内,实现血管再生。”我国首批“千人计划”专家、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光英诺”)首席科学家康裕建表示,此项成果属于全球首创,对干细胞技术临床应用具有里程碑意义。
11日,蓝光英诺在成都发布,由其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四川省生物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承担的国家“863”计划3D生物打印技术促进人工血管内皮化研发项目取得重大突破——3D生物打印血管动物在体实验成功。
康裕建介绍,他所带领的团队从恒河猴身体中取出约5克脂肪,提取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制成3D生物打印所需的“墨汁”,再用特制设备打印出血管,并置换该猴体内一段约2厘米的腹主动脉。术后1个月,打印血管已与恒河猴自身腹主动脉融为一体。
据悉,自2016年5月正式开始进行3D生物打印血管动物实验,截至2016年12月1日,蓝光英诺已在30只恒河猴进行体内植入实验,实验动物术后存活率为100%。
“打印材料取自实验动物自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保证了该血管移植在体内的安全性。”康裕建表示,传统人工血管存在内皮化问题,易出现堵塞,约10年后就需更换。新技术解决了该问题,打印血管可终身使用。另外,移植传统人工血管患者需终身使用抗凝剂,而打印血管将这一时间缩短到术后5天,此后无需任何药物治疗。
据悉,该技术将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为全球第一。全球每年有约1.56亿人、国内约1900万人有人工血管移植需求。
蓝光发展公告称,下一步,公司3D生物打印血管将向有关监管机构申请临床试验。
“见证了这项技术每一个阶段的发展成果,让我从一开始的质疑变得充满期待。”国务院参事、原北京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对于这项“四川技术”点赞道,“科研创新发展与国家的实力分不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派出了很多优秀人才出国学习,现在这一批顶尖人才回国后对社会的贡献很显着。”
“尽管国外有类似的研究,但这是目前最成熟的一种。”田纳西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主任托马森教授预计,通过临床试验,技术有望在5到10年内大规模使用。
“会比现在便宜,而且是自己身体的干细胞,没有排异反应。”对成本,康裕建透露低于目前人工血管。
托马森认为,该项目为3D生物打印技术用在更广泛医学领域提供了可能,“未来可能会打印肾脏、肝脏等人体器官。”
此外,康裕建称,目前已在尝试打印类似管腔材料:胆管、输尿管、输卵管、食管,同时对肝脏、心脏等人体器官也在研发中,“借助该技术还将促进损伤器官再生,在人体器官出现问题苗头时即予以修复。”
“打印出器官不是我们的目标,这只是一个研发技术的过程。”发布会上,康裕建表示,未来将改变现代以病为本的医疗模式到以人为本的健康理念,从标准化制药过程到个性化健康管理,把医药行业变成健康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