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宝来通数据研究院发布《2016 中国处方药院外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指出,药品市场增速继续放缓,县域与基层市场成处方药市场增长生力军,随着医药分开相关政策的持续推进,处方药的分布渠道将发生很大变化。DTP模式和医药电商成为行业热点,增长迅速。报告预测,到2020年处方药院外市场总容量将超过4000亿元。
医保总控趋严,院内市场增长乏力
报告统计,2016年中国药品市场(不含药材)总规模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总体规模约14774亿人民币。
报告认为,未来医保总控将更加严格,招标形势严峻,质量一致性评或价将淘汰大部分品种,合理用药对辅助用药、抗感染用药等的限制,药占比降低,专利药品实施国家价格谈判,这些政策都限制了医药市场规模的增大,但在医保范围扩大,新产品上市,医疗基础设施与服务的不断提高和改善,慢性病发病率快速增长,省/市级别高价值药物报销以及私人投资医疗保健行业的兴起等利好因素驱动下,医药市场规模仍然会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将持续放缓。
受多重政策因素影响,县域与基层市场正成长为处方药市场增长的生力军,而城市等级医院终端则表现出增长乏力的态势,零售药店终端虽然体量相对较小,但受到处方外流政策支撑,市场发展迅速。
随着基层医疗体系日益完善和分级诊疗政策的推进,社区卫生中心成为处方药销售增速加快,各大主要品类的增速均高于医院终端。
处方药分布渠道发生重要变革
报告指出,从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占比来看,处方药占比一直在85%左右,预计2020年处方药的市场规模可达到16000亿,但随着医药分开相关政策的持续推进,处方药的分布渠道将发生很大变化。
2014年《关于落实2014年度医改重点任务提升药品流通服务水平和效率工作的通知》要求推进包括零售药店承担医疗机构门诊药房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改革;2016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指出,禁止医院限制处方外流,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门诊药房或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预计在处方外流政策推动下,零售终端将部分承接受政策影响而被挤压的医院终端药品处方量,基层终端和网上药店的发展也将分食一部分外流的处方药。
采购新政7号文和70号文的影响,公立医院对于药品采购方式更加严苛,招投标压力下药价不断杀低,加之降低药占比和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率等政策,都严重碾压了处方药在院内的生存空间,加之近年来各省对于辅助用药都开始进行不同程度的用药管控,进一步增加了院内处方药的销售压力,迫使处方药企谋求院外渠道。
从现状看,院外处方药主要集中在零售市场,零售市场处方药销售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预计2016年零售市场处方药销量将达1189亿元人民币。
DTP、医药电商增长显著
其中DTP模式为目前的行业热点。DTP模式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模式,其本质是搭建在药店专业服务平台的一对一服务。
根据宝来通数据研究院的统计,目前2015年DTP规模约80亿元,2016年预计将实现105亿元的销售规模。
报告认为,DTP药房的发展伴随公立医院处方外流同步进行,将经历新特药、慢病用药、全品种处方药三个阶段,根据政策要求,公立医院药占比将由现在的40%减小到30%,业内测算这会导致超过1000亿容量的药费削减,扣除抬高检查费从而反向降低要占比、减少输液等因素影响,预计将有约80%,即800亿容量处方药外流至院外,国家政策要求2017年实现药占比目标,考虑到医院的执行力度和地区差异,预计最迟到2020年底这部分院外处方药容量将得到释放。预计到2020年DTP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元。
报告指出,过去几年,随着互联网普及率及网购渗透率的提升,中国药品电商呈现爆发性增长,从2011年的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33亿元,但是与国外电商对比,销售额仍然差距明显,美国网上售药占比达到30%,中国网上售药占比仅0.35%,产生这种区别的核心在于两国医疗环境的差异性:在中国,药占比85%的处方药不能网售,线上难以拿到处方,线上医保不能支付;而在美国,线上有处方,有医保支付,电商作为进一步降低医药费用的手段之一,受到医保控费鼓励,在慢病人群中得到迅速发展。
慢病患者是电商的目标群体,中国慢病患者是电商的目标群体,中国慢病药大空间为电商提供了高基数。预计中国药品电商的潜在空间也将由慢性病群体决定,中国庞大的慢病患者和慢病用药基数为电商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