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医疗器械行业简述
1.1海外医疗器械行业相对成熟
医疗器械是一门涵盖生命科学、机械、电子、高分子材料等多学科的交叉领域,属于高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由于进入壁垒高、利润丰厚,是全球各大企业竞相争夺的焦点。根据欧盟医疗器械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3,903亿美元,过去5年CAGR为2.4%,属于相对成熟的行业。
从子行业看,体外诊断、心血管介入器械、医疗影像、骨科植入物是前4大细分领域。从技术与子行业发展趋势看,分子诊断、微创手术器械、生物材料、生物植入技术、药物输送等是市场关注的热点,也是全球器械领域未来的增长点。
全球排名前十的医疗器械公司有强生、美敦力、GE、西门子等知名企业,他们的产品线涵盖了医疗器械大部分领域。排名前五的企业产品线基本不重合,并不直接竞争,是各自领域的龙头,说明医疗器械行业细分领域众多,每个领域都有可能产生国际性大企业。
1.2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仍有广阔发展前景
《2015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蓝皮书》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2015年的市场规模达到3080亿元,过去5年的CAGR为21%,远快于GDP增速以及医药行业平均增速,属于高成长领域。
我们认为医疗器械行业未来还有广阔的成长空间。一方面,宏观因素如人口老龄化、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政府政策支持、以及技术进步均为医疗器械行业增长的源动力。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将器械行业国内与海外进行横向对比,我们发现我国人均医疗器械费用支出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于1.3万亿的药品市场,我国药品、器械市场规模之比4.3,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药械比2.0。有很大的不同。说明我国一个重药品、轻器械的医疗市场。因此,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潜力更大,其中必然存在众多投资机会。
1.3以史为镜,看我国医药器械行业发展特点
受益于GDP增长、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对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医药行业在过往16年中长足发展,下图列示了从1999年以来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以及规模以上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收入增速与GDP增速的关系。大体上来说,医药行业增速与GDP增速的变化是同步的,但历史上也出现过几次明显的背离。
简而言之,每当国家出台控费、限制用药、或者反商业贿赂时,医药行业增速与GDP增速出现反向背离。每当国家扩大医保容量或者财政加大投入,医药行业的增速则明显快于GDP增速。基本两者的比值介入1.1-3之间,过往17年的平均为2左右。目前医药制造业增速与GDP增速之比为1.49,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行业增长被压制。导致行业增速被压制的主要是自2012年以来的GDP下行、反商业贿赂和医保控费三座大山。那么过去半年内我们看到行业的增速有所反弹,我猜想可能是与最近全国招标放缓和反腐的边际效应递减有关。但是只要GDP下行、医保控费和反商业贿赂这三大因素仍然存在,我们认为医药行业增速只会出现小幅反弹而不会出现反转。
若单纯从医疗器械板块增长历程看,相比于整个医药制造业,医疗器械行业增速与GDP增速的关联度更大。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医疗器械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截至2015年,我国约有1.4万家医疗器械企业对应约3000亿终端市场(相比于约7400家药企对应1.3万亿终端市场),平均每家医疗器械的产值仅为1350万元。市场上医疗器械产品高达几万种。这导致两个特点,一是技术含量的低的普通器械竞争激烈(由于企业众多,竞争比普药还要激烈),只有技术壁垒高,竞争格局好的器械细分领域才有投资价值。二是单个产品乃至于单个细分领域的市场空间不大,器械企业想要发展壮大需要建立跨领域,多品种的平台型发展策略。
医疗器械需求没有药品需求刚性。除少数心脏植入物与骨科植入物外,大部分器械尤其是创新性产品市场需求并不刚性。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患者或者医院往往选择不使用或者延迟更新换代等方式。
器械行业投资主线一:寻找蓝海中的小鲨鱼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讨论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又存在者单个领域市场规模小,参与企业众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等问题。那么从投资角度,寻找政府产业政策支持、市场空间大、竞争格局好的领域就至关重要。为此,我们首先从分析政府政策指引的产业发展方向。
根据以上梳理,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政策指引的产业趋势不可忽视:
第一,器械国产化及进口替代是国家政策重点鼓励的方向。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其中重点提出要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其后,CFDA出台配套措施,对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医疗器械和临床急需的医疗器械进行优先审批。与此同时,卫计委委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开展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遴选工作,确认高端国产医疗设备品牌,以便未来在医院招标采购中给予扶持。我们认为处于政策扶持方向上的或者有产品入选优秀国产医疗设备的企业将受到政策扶持而快速发展。
第二,监管趋严,行业逐渐走向规范化。2015年以来国家明显加大了对医疗器械生产和流通企业的检查,并开展了医疗器械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那么,许多生产经营不规范的企业将逐渐被清理出市场(或被兼并收购),而经营规范的(最好是参与行业标准制订的)龙头企业将在市场整合中受益。
第三,慢病管理器械需求日益增长。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带来心血管和糖尿病发病率提升,相关的患者管理与用药指导的智能器械市场需求很大。从出台的政策看,慢病管理器械符合国家分级诊疗的医改方向,受到市场与政策的双重青睐。但由于该领域还处于新兴产业,进入门槛低、商业模式不清晰,竞争十分激烈。具体的投资标的还有待市场的整合和发展。
总而言之,受政策鼓励的领域(一般来说市场空间大),有能力实现进口替代的国产器械企业(一般来说技术含量高,竞争格局好)是医疗器械的投资方向。我们推荐投资者重点关注骨科植入物、心血管高值耗材、和高端医疗影像设备领域。
2.1骨科植入物市场
我国骨科植入物市场未来3年有望保持12%的增速,市场规模到2018年将达到212亿元。细分来说,骨科器械又分为创伤植入物、脊柱植入物和关节植入物。其中关节植入物未来市场潜力最大。
骨科植入物一般价格昂贵且对医生手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基层,由于经济以及医疗水平等因素,很多本该使用植入物的患者选择了保守的治疗手段,导致我国骨科植入物的渗透率与海外还有很大的差距。未来随着医保的覆盖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骨科植入物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
骨科植入物在设计、材料、制造工艺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国内50%以上的市场被进口品牌所占据。当然也不乏一些国产骨科龙头企业在该领域奋力追赶,在此我们重点推荐凯利泰,并提示关注威高骨科(待分拆至A股上市)等标的。
2.2心血管支架市场
过去20年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持续提升,人口老龄化将使得该趋势得以延续。心血管器械支架需求量将持续稳定增长。
尽管心血管支架在我国已经销售10年,但近几年每年还是能保持10%-15%的增长。从每百万人口使用率比较,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还有6-7倍的差距(我国每百万人支架使用量为376支,美国该数据为1800支左右。数据来源:2015全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数据),区域不平衡使得很多本该使用支架的患者由于医疗技术或者经济的原因而没有使用,这部分未满足的需求是该领域公司持续增长的基础。
2015年,我国心血管支架市场大约为80-100亿元,若同时考虑每年10%-15%的使用量增速以及5%-10%的降价幅度,支架市场的增速大约在5%-10%。虽然增幅有限,但内部的结构调整不可忽视。心血管支架技术分为四代,随着技术的推进,术后效果和不良反应率都在不断改善。现在第三代支架替代第一代和第二代支架的应用趋势非常明显。未来随着第四代完全可降解支架上市,其也将替代第三代覆膜支架。
为此,三代支架的市场龙头并同时研发四代支架的企业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我们重点推荐乐普医疗与凯利泰(2014年收购易生科技介入心血管支架领域)。
来源:医疗器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