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09
体外诊断行业保持高速增长,中国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
体外诊断是医疗器械中占比最大的细分,2016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容量大约614亿美金,2013-2018年全球增速4%。其中北美、欧洲和日本占据全球75%以上市场份额,然而增长已经趋于平缓。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增长远超国际平均水平,根据对94家企业的调研,2016年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市场容量超过580亿(制造业),行业增长为16%。
国产占比约为40%,近几年进口品牌增速开始放缓,除了一线外资品牌,本身具有的品牌忠诚度和巨大影响力,二线品牌增长放缓甚至负增长。国产品牌增长速度呈现出更快的增长。
体外诊断行业在2009-2012年医保扩容的阶段,野蛮生长,成就了A股接近20家的上市公司,以及浮在冰山下的近千家企业。随着行业的发展,不同上市公司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企业发展的分水岭逐渐呈现,行业的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
体外诊断上市公司分为三类模式,发展路径及特点各有不同
根据不同公司的盈利模式,分为制造业、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和集采供应商,不同模式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各有不同:
制造供应商:销售规模较大、产品丰富的企业扛风险能力提升
1.研发是企业的第一生命线;
2.复制模仿的时代逝去,后来者须以差异化的技术来抢占市场;
3.并购加剧,上市公司的并购也成为可能。
医学实验室:分级诊疗推进阶段,行业龙头享受行业高增长
1.政府介入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建设,行业呈非市场化状态;
2.检验互认的需求提升,非门急诊检测数量下降,尤其是高端项目的检测;
3.国产设备的崛起,基层医疗机构自测能力具备了提升的硬件条件。
集采供应商:同时具备产品优势和服务优势的公司率先受益
1.资金雄厚,以上市公司为佳;
2.起家多品牌代理,具有高效服务基因的公司;
3.代理或者自产产品种类繁多,是未来盈利的保障。
医疗器械政策变化和更新频繁,上市公司龙头将逐渐凸显优势,强者恒强
随着分级诊疗、招标降价、渠道管控、注册监管严格、名族品牌保护等等政策的推进,国产品牌的发展空间和竞争环境都将逐渐明晰。行业严苛的大环境下,优质企业在一轮行业整改后,会凸显其卓越的优势而持续高速发展。
风险提示:进口品牌国产化;招标降价过于猛烈和不理性
与其他研究报告的差异
本报告立足行业,数据严谨,行业数据来源于94家企业的公开或者产业调研数据,包括进口企业、上市企业、新三板企业及非上市企业。本报告以2016年的宏观产业动态变化为主要内容,涵盖体外诊断所有上市公司,深度剖析行业特征,作为体外诊断行业深度分析的第一章,来从宏观角度阐述产业变化和未来趋势以及投资要点。
投资要点
分级诊疗政策超出预期,检测行业率先受益,持续看多检测行业优质国产品牌
分级诊疗在2017年两会再次被重申,在2017年底之前要达到覆盖率85%。根据行业调研和卫计委数据监控,我们认为分级诊疗比预期推行和产效的速度快。门诊量在2016年发生明显反转,三级医院的增长放缓,而一级医院的门诊量增长迅猛,该趋势将继续保持。国产医疗设备主要目标客户群还集中在二级及以下医院,基层蛋糕变大,会持续利好国产品牌。
行业监管体现在注册、临床、生产、流通各个环节,综合实力强的企业会胜出
自2014年行业开始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涵盖产品周期的各个环节。行业从劣币逐良币的野蛮生长期步入调整分化期,优质公司的投资价值逐渐体现。随着A股上市企业增多,行业竞争对手不再仅仅是产品的价格、性能的简单竞争,而是上升为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包括人才管理、薪酬结构、激励政策、企业文化等等。不同公司在上市后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在3-5年后会产生较大的分化。产品的布局和销售模式的把握,将是公司立足不败的关键。
与市场预期差
1. 体外诊断生化增速放缓,而非行业增速放缓。上市公司以前多集中在生化领域,在国产替代超过70%后,上市公司增长放缓,市场普遍认为行业进入成熟阶段,增速下降,难以支撑高估值。而体外诊断细分较多,生化只占约20%的占比,其他细分,如化学发光、POCT、分子诊断都保持25%以上的行业增长,产品线的不断布局,会使得上市公司的增长跨入新的高速赛道。
2. 销售模式的变化会重新改写市场竞争格局。自2014年开始,行业销售模式慢慢转变为从单产品的销售、投放到多产品甚至检验科的整体托管,企业通过收纳渠道来抢占客户资源,具有产品和服务双重优势的企业,顺应大势变化,将占据有利地势而改变竞争格局。整体托管模式会使得先行的企业快速扩展业务,收入呈现超速增长。
3. 进口品牌不再稳居第一把交椅,部分二线进口增速下滑。根据行业调研,进口品牌除了少数一线进口品牌,二线进口保持个位数增长,国产的增长在跨越2015年的寒冬后,伴随分级诊疗,行业景气度回暖,2016年以基层客户为目标客户群的公司增长都超出预期。
医疗器械行业改革政策震荡,行业发生结构性变化
中国医疗行业政策敏感性强,政策的预期会导致市场对行业看多或者看空。如2009年医保扩容时候,板块迎来一波看多行情,而近几年医保控费、一致性评价、营改增、两票制等等政策,使得行业预期进入冰点。然而医改是具有然性的,行业增长放缓也可预测,在波浪震荡的变革期,A股几百家医疗企业,将逐步发生分化,行业会出现结构性变化。在工业水平发展初始阶段,无论医药还是医疗器械近乎无差异性模仿进口,企业并未进入享受研发成果的阶段,市场靠销售主导。随着技术更迭和对医学、临床认识的不断深入,企业选择的方向不同,必然会出现分化,医疗产品由销售主导逐渐转变为产品主导,劣币逐良币的浪潮逐步转变,优秀的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渐渐凸显优势。一叶知秋,行业的变化和趋势具有交叠相通的地方,本文以医疗器械中上市公司最多的细分领域,体外诊断来一窥整个医疗器械变化。
体外诊断全球增长4%,中国区增长15%,行业持续高速增长
根据EvaluateMedTech于2015 年作出的预测全球医疗器械3950亿美金,市场2013~2020 年将以5%的复合年均增长。体外诊断(含仪器)属医疗器械领域中最大的一个板块,占据约13%的份额。根据用途分为诊断设备、治疗设备和辅助设备。其中体外诊断、影像、内窥镜等为诊断器械,占比大约30%,而绝大部分细分是用于治疗的治疗器械。
体外诊断是医疗器械中最占比最大的细分,2016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容量大约614亿美金,2013-2018年全球增速4%。
其中北美、欧洲和日本占据全球75%以上市场份额,然而增长已经趋于平缓。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增长远超国际平均水平,预计2013-2018年复合增长15%。
体外诊断产品细分较多,产品繁多而复杂,不同的应用和细分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免疫、血糖和生化,在中国由于血糖检测渗透率相较欧美较低,所以血糖在中国占比要低很多。中国生化和免疫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中国区的增速超过15%,Kalorlama对于中国区市场容量严重低估,据我们分析,2016年中国区市场容量584亿(只含制造业口径), 2016相对于2015年增速16%。
其中数据取样来自约100家企业,其中20家外资企业、20家主板上市或者IPO披露的信息、43家新三板上市,以及部分未上市而规模较大的企业,剔除代理和出口业务,扣税的总容量。2016年还未披露的数据根据往年增速预测。2015年披露的确定数据早已超过5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