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1970-01-01
明峰医疗的方舱CT取名为“方舟”,是本次疫情阻击战中最早投入使用的方舱CT之一,从2月5日第一台“方舟”驰援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至今,已有多台“方舟”在抗“疫”一线落地使用。
特点:
可配置16层、32层、64层、128层CT;
配合NDI微剂量迭代技术,智能毫安调控技术。
▲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2月6日,东软医疗宣布推出方舱CT,命名为“雷神”。
其主要特点包括:
独立于室外的全身型方舱检查单元;
无需安装,7日即可交付;
远程5G传输图像;
可依据需求选择16层、64层、128层、256层CT全系列产品,疫情结束后还可移至院内做常规CT使用。
2月16日,“雷神”下线发机。2月21日,“雷神”在北京朝阳医院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是北京的第一台方舱CT。发热患者在发热门诊外50米处即可接受CT检查。
▲北京朝阳医院的方舱CT“雷神”
2月9日,作为安科CT应急解决方案①之一的方舱CT正式启用,取名“天舟”。
注①:安科CT应急解决方案包括“天鹿”车载CT、“天舟”方舱CT、“天宫”应急CT室。
特点:
搭载安科新一代精准技术平台超精细化成像CT;
采用安科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光波探测器,高清快扫成像以及全域迭代降噪技术;
提供百万像素“靶器官”高清肺部成像方案;
可配合安科影像云平台进行远程5G传输图像。
2月19-20日,“天舟”方舱CT先后抵达武汉蔡甸方舱医院和深圳大学总医院。
联影医疗方舱CT被称为“应急放射科”,目前已在武汉的江汉方舱医院率先启用,此外,洪山体育馆、汉阳国际博览中心、塔子湖体育中心等方舱医院的“应急放射科”近日也已安装完毕,即将投入使用。其余6套正在紧急陆续发货中。
特点:
搭载了联影的“天眼智能平台”,可智能识别人脸及全身位置信息;
快速扫描工作流;
通过5G网络直接接入武汉协和医院,实现远程阅片诊断。
西门子医疗方舱CT——“黎明岛”于近日正式投入使用。
特点:
设计寿命为15-20年,可反复利用。
结构稳固适合搬迁,可在未来持续服务防疫救灾。
5G赋能,可实时远程沟通。
开普影像旗下的医疗设备品牌“开影”推出了“开影Precision 32方舱CT”,2月13日正式出征战“疫”一线。
“开影Precision 32方舱CT”搭载了开影的Precision 32 精密断层能谱CT,特点包括:
0.275mm专利薄层扫描,P-IR高级双域迭代算法及百万像素高清肺重建算法;
60kV/70kV扫描;
P-Dose 3D智能调节扫描剂量;
未来可升级为车载CT,或安装进放射科。
2月14日,康达医疗旗下的康达洲际正式启动计划,生产取名为“神舟”的方舱CT。
特点:
32排CT+远程诊断+AI诊断+5G专家会诊;
多器官多模态多后处理3D应用;
新冠肺炎常规诊断、AI辅助诊断、远程诊断、5G会诊;
疫情过后可移至医院内应用,可改装为车载CT。
2月21日晚,“神舟”方舱CT已从梅山工厂出发,发往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
2月17日,宽腾集团推出方舱CT——“卫士”。
特点:
搭载5.3MHU大容量球管,支持0.5秒机架旋转,快速图像重建;
单次患者全肺薄层扫描最短时间约7s;
智能mA调节技术,实现低剂量筛查;
32排物理探测器,亚毫米层厚扫描,AI智能识别病灶形态性质。
苏州波影医疗在其“皓月CT”的基础上,推出了方舱CT,特点包括:
超薄0.56mm采集层厚;
10秒全肺扫描;
超高分辨率“北斗七星”算法②。
注②:皓月CT首次提出的“北斗七星”扫描重建显示系统算法,使得肺部图像拥有能够清晰识别出至少“第七级支气管”的超高分辨率。
苏州朗润医疗推出的方舱“一体化放射科”采用影像设备及配套设施模块化设计,可搭载CT+DR使用,并实现云端影像智能管理,信息化无接触专业诊断。
贝斯达正在生产专用于支援武汉的移动一站式方舱影像。
来源:各厂商官网或官方微信号
整理:器械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