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9-01
血透的确是一个非常诱人的领域,但长期被外企“霸占”市场,既是“霸占”就有垄断的嫌疑,早在今年6月,商务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有关规定,对本土血透生产商的提出的国外同行垄断的问题,展开反倾销调查,虽然还没有看到结果,但已经看到了一点曙光。虽然有点希望翻身,但市场是毕竟是自由竞争的市场,本土企业仍然任重道远。
一二线市场外资企业拥有90%以上的市场份额
血液透析行业只有将仪器、管路、透析药一起打包销售给医院才能盈利,国内有些企业已经将产业一体化发展上升到战略高度。
继此前在上海建立创新中心后,近日美敦力又在成都投入7000万美元建立全球第一家便携式血液透析系统。
据记者了解,国内血液透析相关产品在技术、产品配套以及产品质量上与国际水平均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我国血液透析市场的高速发展,国内产品在得到人才、资金、管理以及产品技术和质量的支撑后,再加上医保政策倾斜,发展空间巨大。为此,很多国内外企业争相进入国内血液透析市场。
中国是终末期肾病(ESRD)治疗需求大国。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教授王海燕牵头的“中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人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高达10.8%,即中国约有1.2亿个慢性肾脏病人。按美国约1.5%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会发展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比例计算,国内估计有超过210万人患有终末期肾病。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除极少数接受肾移植的患者外,其他患者需要靠终身透析治疗来维持生命。目前,我国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仅占12%,远低于发达国家90%的平均水平。这主要是由于终末期肾衰竭治疗费用高昂(4万~6万元/年),在农村或中西部等经济落后地区难以推广。
市场扩容空间大
专家告诉记者,终末期肾脏疾病主要有三种治疗方案:肾脏移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全球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择血液透析的比例在89%以上。血液透析市场是中国最具潜力的蓝海市场,业内人士预计有至少5倍的增值空间。按理论发病率计算,血透市场规模逾千亿元。目前,我国接受规律透析的存量病人仅有30万左右,治疗率不足15%,这为行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
北京合众世纪投资顾问公司经理熊昀分析,假设未来我国透析比例达到欧美发达国家90%的平均水平,其中80%选择血透,按200万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计算,每位患者每年透析费用5万元,则整个血液透析终端市场潜在的市场规模为720亿元,是现有规模的8~10倍。
“每次500元的治疗费用中,血透耗材和器械(包括透析器、透析管路和透析粉液)约占40%,血透耗材和器械终端市场潜在规模为290亿元。”熊昀说。据他预测,血液透析市场未来3~5年将保持30%~40%的高速增长。
一体化发展方向
记者了解到,在全球血液透析设备中,血液透析机市场的集中度较高,主要由欧美和日本企业占据,已成长为一个庞大的医疗器械品类。全球透析设备市场位列前三名的生产商分别为德国费森尤斯卡比医疗、美国百特和瑞典金宝。
费森尤斯卡比医疗是全球最大的血液透析设备生产商,也是最大的血液透析服务提供者,服务于全球超过23.3万名肾病患者。美国百特是全球最大的腹膜透析设备生产商。
记者了解到,国内一二线市场主要被外资企业占领,拥有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主要有费森尤斯卡比、金宝和德国贝朗;二线市场则被日本占据,包括日机装、东丽、尼普洛等。国内在透析机方面的生产企业较少,主要占据的是三线市场,份额不到10%。
据CFDA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血液透析设备属国家Ⅲ类医疗器械,审批严格,国内目前获批可生产血透机的品牌很少,主要有上市公司宝莱特、重庆山外山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暨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重庆市奥凯龙医疗器械研究有限公司、重庆多泰医用设备有限公司等。
不过,由于原材料和物流运输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国内血液透析干粉、血液透析液市场主要还是以国内企业为主。
业内人士透露,血液透析行业只有将仪器、管路、透析药一起打包销售给医院才能盈利,仅有其中一项难以盈利。因此,一方面外资企业在寻求与本土企业合作发展;另一方面,国内有些企业已经将产业一体化发展上升到战略高度。
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新华医疗也宣布重点培育血液透析业务,除开设血液透析中心外,公司正在开展血液透析设备及耗材的研发。据业内预测,其耗材和仪器有望在明年年底获得产品注册证。
新华医疗董事长赵毅新在5月28日的新华医疗券商策略会上表示,公司今年将建10家血液透析中心,明年建20家,2016年建30家,并配套建设2家肾病专科医院作为透析中心的旗舰店。计划到2020年,公司血液透析产品线整体营收规模在10亿元以上,并实现设备、耗材和血液透析中心产业一体化发展。
宝莱特方面也声称,2014年将以完善血液透析产业链为己任,加快血液透析产业布局。来源: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