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喊得很响,但是办不起来。”朱恒鹏称,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核心在于解决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把医生释放出来,另一方面不要给公立医院任何特权,让不同医院之间公平竞争。
“企业医院是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机制下,其存在的土壤已经消失。今天我们不再需要它。”2013年,朱恒鹏对全国部分地区的企业医院改制做过一些调研。他得出的判断是,企业医院正在逐渐减少,改制是大势所趋。他总结出企业医院改制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民营化,成为私立医疗机构或者是民营医院,另一个方向是交给地方政府,成为政府办的医院,其医务人员转成国有事业单位的身份。
朱恒鹏说,“由于实际利益、观念、退休待遇、事业编制等原因,很多企业医院还在想走第二条路,看重公家人的身份。我个人的判断是这条路将越走越窄。实际上,政府医院过去十多年的红火日子也即将结束了。”
曾经可以和公立医院分庭抗礼的企业医院正在走下坡路,现在有一些衰落。朱恒鹏表示,“企业医院拥有牌照、医保资格、医生队伍等,这些资产仍然很 不错,最好能够清清爽爽地转制为民营医院。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的担心纯粹是多余。一家民营医院不需要通过坑蒙拐骗,真的就通过管理效率的提高,也能挤出15%、20%,甚至30%的利润来。”
有些企业医院选择了员工持股的改制模式。朱恒鹏对此并不看好。“员工平均持股,人人股权分散,人人并不负责,这不是一个很成功的方式。员工持股的企业医院普遍发展不是很好,往往要经过二次改制,此类案例有很多。”
对于引入社会资本的企业医院改制,母体企业要不要保留股份,朱恒鹏在调研中发现,此举存在一定隐患。他说:“对于企业医院改制,我其实不太看好所谓的混合所有制。母体企业保留医院的股份,对于医院经营管理、院长任命等干预太多,可能把医院搞死。企业医院的母体企业一般是国企,国企有个很大特点——换一个领导,换一个思路。过去有说法叫做张书记来了种树,李书记来了挖坑。原母体企业继续保留医院的股份,很容易出现一换领导一换思路,干预就不一样。企业医院在改制过程中,最好原母体企业完全退出,社会资本全部接盘,否则存在翻烧饼的可能;即便社会资本力量不够,最 后原母体企业以债权持有医院,而不是股权持有。华润集团雄心勃勃投资医院,董事长一换,就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做了。”
当然,在企业医院改制过程中还有一些具体问题要解决,包括政府关系,职工身份安置和转换,土地、无形资产等资产处置,非营利和营利问题,具有公立医院改制实操经验的收购团队,现代化医院管理团队等。朱恒鹏说,“收购医院要比收企业复杂的多。民营医院既要有自治的传统,又要有好的政策环境。国家要允许地方探索不同的企业医院改制模式。我相信,未来十年,我国的医院发展、大健康产业将迎来黄金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