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际医疗器械(山东)博览会!(新丞华国际会展(山东)集团有限公司)
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中医药领域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成项目启动实施!

行业新闻

中医药领域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成项目启动实施!

发布时间:2024-01-22

2024年1月2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集成项目“自身免疫性疾病复发的湿证特征及中医药调控机制研究”启动会在广州召开。这是我国中医药领域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成项目,对于中医药科技创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启动会由项目依托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宏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中医药局等主管部门领导莅临指导并讲话,项目依托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以及合作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山大学和深圳数字生命研究院领导及科研部门负责人,项目组研究骨干等参加了会议。

项目由岐黄学者、广东省中医院卢传坚教授领衔主持,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徐安龙教授、广东省中医院郑广娟教授、中山大学元少春教授、深圳数字生命研究院李英睿教授共同申报,项目汇聚相关单位优势资源,依托申报团队在湿证和免疫领域的研究基础和平台优势,围绕“湿证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复发中的关键作用及中医药调控优势”的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以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和微小病变性肾病为研究对象,基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复发与免疫稳态失衡的研究热点,从单核/巨噬细胞、记忆性淋巴细胞的功能重塑出发,聚焦表观和代谢重编程开展系统集成研究,旨在诠释自身免疫性疾病复发与湿证相关的科学内涵,为临床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复发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精准诊疗模式构建及祛湿方药转化应用奠定基础,实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复发与湿证相关的中西医融合理论原始创新。

方案论证专家组由仝小林院士和王新华教授担任主席,由浙江中医药大学温成平教授、暨南大学张荣华教授、经方与现代中药融合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王喜军主任、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陈达灿主任、中日友好医院李平教授、暨南大学中医药学院陈家旭教授、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高昊教授、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毕惠嫦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娟教授、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张磊教授组成专家组,围绕项目的预期目标、研究设计、研究内容、实施方案、成果产出以及实施中的关键环节和技术问题进行充分论证。

专家组充分肯定了项目的科学性、前沿性和重要性,高度评价该集成项目引进国际前沿技术,聚焦自身免疫性疾病复发这一国内外尚无关键性突破进展的临床瓶颈问题,从中医湿证入手,以4种代表性疾病为研究对象开展集成研究,科学设计研究方案,合理分解研究任务,将多学科交叉前沿技术应用于中医药领域,预期产出具有原始创新的中西医结合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临床疗效,将为中医药防控自身免疫性疾病复发提供科学阐释,提升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水平。

附录

项目依托单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研究团队由多学科交叉人才队伍组成,项目负责人卢传坚教授在中医药免疫研究领域处于领军水平,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1年“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是广东省中医院首位入选榜单的学者,2022年、2023连续两年同时入选了“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与“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在2013-2022年全国皮肤病领域学者论文学术影响力排行前10

位(中医药领域首位)。连任首届和第二届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任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粤港澳中医药与免疫疾病研究联合实验室主任。主持并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0项,包括国自然面上项目3项和国自然区域联合重点项目1项。

项目联合单位及核心成员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教授,是“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获得者和国家杰青,先后主持包括国自然面上项目、重点项目、973项目、863项目和教育部重大项目等,在中医药免疫研究领域处于行业领军水平;深圳数字生命研究院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李英睿教授,是“30位30岁以下亚洲人物榜”(Forbes 30 Under 30 Asia)生命科学榜入选者,拥有丰富的组学研究经验并掌握多组学集成分析体系;中山大学元少春教授,是广东省药用功能基因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杰青和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主攻免疫细胞功能重塑研究,具有丰富的项目主持经验。

广东省中医院参与项目的主要人员包括病理科和中药药理团队郑广娟教授、风湿免疫团队黄闰月教授、肾病科刘旭生教授、脾胃病科张北平教授、中医临床结局评价研究团队吴大嵘教授、中医药分子生物与系统生物学团队韩凌教授和生物资源中心陈曲波教授,还有王茂杰、喻靖桀、汤丽鹏、古月瑜、陈海明、邓静文、邓浩、陈秀敏、苏祖清、张腊、王师英、仇秦威等青年才俊,是一支多学科交叉融合、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团队,集成项目的开展将有力助推青年学者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