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显示,反垄断的大棒似乎即将挥向医疗器械行业。
据商务部有关人士证实,反垄断局副局长郑文带队赴上海就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工作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半导体、医疗器械等相关行业的市场竞争状况。
在外界看来,继软件、汽车行业之后,医疗器械又将成为反垄断的“重灾区”。
尽管外资医疗器械在中国市场的价格独高是不争的事实,不过业内人士指出,由此判定其涉嫌价格垄断尚缺乏相关证据,而国内潜规则盛行的多重销售环节也使得产品的价格层层加码,这一点内资和外资企业概莫能外。
反垄断调研撼动外资企业
反垄断风暴正在席卷各个行业。
软件、汽车行业已经首当其中,高通[微博]、微软[微博]的反垄断调查尚未最终落槌,就在8月底,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对日立、三菱电机等12家汽车零部件厂商处以12.35亿元罚款,而在国家反垄断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宝马[微博]、奔驰、奥迪、捷豹路虎等车企纷纷下调了整车销售指导价和零配件价格。
也正是在这个风口浪尖,有关部门对医疗器械行业的调研引发诸多猜测。“在操纵产品价格上,外资产品在很多领域应该说都有嫌疑,汽车是一例,医疗器械等领域也不例外。”资深医疗行业咨询师刘宇刚说。他举例,iPhone 6 在国内发售的价格超过4000元,远远高于国外发售的199美元、299美元,这其中就有垄断嫌疑。
实际上,对医疗器械的反垄断调查早已开始,2013年8月,强生公司因涉嫌垄断医疗产品价格,被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判定向经销商北京锐邦涌和科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锐邦公司”)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53万元,拉开了外资医疗器械公司支付反垄断罚单的序幕。
在该案例中,强生公司与锐邦公司签订协议,要求后者不得以低于强生公司规定的最低价格出售缝线类产品。而锐邦公司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举行的强生医用缝线销售招标中违反此规定中标,强生公司遂取消了该公司在阜外医院、整形医院的经销权。
“利用市场主导地位,剥夺了购买者的选择权,这是垄断的一个特征。”刘宇刚介绍,这起案件被称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内首起“纵向垄断案”。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2013年对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分析报告指出,过去12年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由2001年的179亿元增长到2012 年的1700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影响,12年间增长了近9.4倍。估算2013年全年销售规模达到2120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21.19%。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4928家,但国内企业规模小,市场分散。2013 年上半年 22家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的收入仅为100亿元,仅占到行业总规模的5% 左右。
据行业人士介绍,目前国内大型医疗设备的市场主要由被称之为“GPS”的三家外资医疗器械企业所占领,分别为通用(GE)、飞利浦(Philips)、西门子(Siemens)。
一方面在市场中外资独大,而另一方面,政府高层对国产品牌的“青睐”也不时表露,2014年5月24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考察了上海联影医疗科技公司,还来回推了一下该公司生产的X光机,称赞该设备“像小推车一样轻巧灵便”。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成立短短3年内已有10个产品进入市场,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产品线覆盖全线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的公司。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在参观中表示,现在一些高端医疗设备基层买不起、老百姓用不起,要加快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降低成本,推动民族品牌企业不断发展。
结合中国高层的态度和有关部门的调研,外资医疗设备厂商的恐慌并非没有理由。一位业内人士就透露,一家GPS企业的老总已经向全体员工发了Email,一来给员工打气,二来向员工保证该公司在中国并没有涉嫌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