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多学科诊疗(MDT)制度,解决疑难疾病患者在不同专业间多次挂号的问题。
山东省引导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打破原有学科框架,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相关专业医师共同为就诊患者诊断病情,出具最佳治疗方案。截至目前,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基本都开设了多学科诊疗门诊,构建起了“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多学科诊疗模式,提供“患者不动医师动”的团队式服务。
推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解决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间重复检查检验的问题。
山东省引导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继续推进临床检验结果互认,进一步扩大互认共享覆盖面。加快建设“鲁云影像”平台,推动实现省域内检查结果共享调阅。截至目前,全省701家医疗机构实现门诊检验结果跨市互认,250家医疗机构实现住院检验结果跨市互认,197家医疗机构实现检查结果跨市互认,2024年以来,全省检查检验结果累计互认212万次,共节省医疗费用10830万元。
推行“潮汐式”门诊管理,解决特殊时间节点患者就医数量剧增的问题。
山东省引导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结合患者就诊高峰,弹性安排门诊时间,“潮汐式”动态调整就诊诊室、服务窗口数量,合理增派医务人员,缩短患者门诊等待时间。截至目前,100%的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推行“潮汐式”门诊管理,患者长时间排队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推进老年人“数字鸿沟”跨越行动,解决老年人不习惯使用信息化设备的问题。
山东省要求医疗机构保留线下服务窗口,设立老年人优先就医窗口,保留现金支付方式。全面推广医务社工和志愿者服务,建立相对固定的医务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为老年患者提供就医服务。截至目前,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均为老年人预留了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建立了相对固定的医务社工或志愿者服务队伍,方便老年患者就医。
推行床旁入院、床旁结算,解决出入院流程繁琐的问题。
患者入院时,可以在病房护士站一次性办完押金缴纳、医保登记、打印腕带等入院手续;出院时,可以直接在病房护士站完成住院费用结算、医保审核等手续,避免了往返病房与住院处办理手续的不便。截至目前,山东省全部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均已实现床旁入院和床旁结算。
扩大疼痛综合管理覆盖面,满足患者“无痛”诊疗需求。
山东省引导医疗机构积极开展疼痛综合管理,建立覆盖门诊、急诊、住院患者全流程的疼痛综合服务。定期开展疼痛管理知识及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疼痛管理意识和疼痛诊疗水平。截至目前,省内所有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和94.4%以上的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开设了疼痛门诊,开展了分娩镇痛、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无痛胃肠镜等疼痛管理服务。
建立友好型就医环境,解决就医条件不够舒适的问题。
山东省引导医疗机构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做好环境适老化、无障碍化等改造;引导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儿童园地、母婴室。推动线上点餐、送餐服务,为患者提供便利、舒心的膳食服务。截至目前,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基本完成适老化改造,88%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推进出院患者随访服务,解决患者出院后医疗指导缺失的问题。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指导医疗机构建立患者随访制度和计划,根据不同病种特点及诊疗规律,明确随访时间、频次、内容和形式等随访要求,建立随访档案。鼓励医疗机构建立智能随访平台,提供线上随访和延续性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医疗机构均推行了出院患者随访服务,为患者提供复诊管理、慢性病管理、护理服务、健康宣教等诊后服务。
推动延续性护理服务,解决患者出院后家属不会护理的问题。
山东省鼓励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出院后有护理服务需求的居家患者,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老年人居家医疗护理等服务。截至目前,537家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在线护理咨询或上门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