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际医疗器械(山东)博览会!(新丞华国际会展(山东)集团有限公司)
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两地官宣启动设备集采

行业新闻

两地官宣启动设备集采

发布时间:2025-03-27

01

安徽、广西2025集采启动

 

近日,安徽和广西两地医保局相继发布关于医用设备集采的相关通知,标志着新一轮设备集采正式启动。业内人士认为,这将为国产品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安徽省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开展2025年全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根据文件要求,安徽省公立医疗机构若使用非财政预算安排资金,并已取得有效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计划在2025年采购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均需参加省级集中采购,且本年度仅组织一次。各采购单位需在2025年3月31日前登录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医用设备管理系统”填报相关信息。
 
与药品和耗材相比,医用设备具有数量少、配置复杂、金额高的特点,且不同层级医院的产品需求差异显著,因此实施全国范围带量采购的难度较大。目前,以省/市为单位推动设备集采的模式较为普遍。安徽作为医用设备集采的“先行者”,自2020年起就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开展全省公立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并提出“产品分层、医院分级、项目分包、价采合一”的集中招标采购模式。

 

 

与此同时,广西也发布了《进一步做好全区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原则上每年5月开始组织集中带量采购,且每年不少于一次。凡是由政府、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若使用财政性资金购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或单台(套)价格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医用设备,自2025年3月1日起,均由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统一实施集中带量采购。此外,支持鼓励使用非财政性资金采购上述医用设备的医疗机构参照该通知实施集中采购。
 
对于采购进口医用设备的医疗卫生机构,应通过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进口设备论证,并报经设区市以上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同时,未取得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应获而未获得进口医用设备采购批准、审批许可有效期内无法完成采购流程或者备案未通过的,一律不得进行采购。
 
随着各地逐步推进医用设备集采政策,国产医疗器械品牌有望获得更多市场机会。一方面,集采政策有助于降低医疗机构的采购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严格的论证和审批流程也为国产设备的质量提升提供了保障。未来,国产品牌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等方面将持续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安徽和广西的设备集采政策将进一步推动医用设备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同时也为国产品牌创造了更多进入高端医疗设备市场的机会。

 

02

设备集采密集推进

国产中标优势显著

 

近期,多地密集开展医疗设备集采,国产品牌凭借技术进步和性价比优势,在中标中表现突出,展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
 
3月4日,海南公布最新医疗设备集采中标结果,共招标200套超声设备,总预算1.9亿元,最终中标总金额约1.19亿元,节省资金超7000万元。此次中标结果显示,迈瑞医疗中标160套超声设备,中标金额接近9900万元,成为最大赢家;东软医疗中标18套设备,中标金额1008万元;国外品牌中仅有GE医疗中标13套设备,中标金额936万元。此外,2024年12月海南公布的两批医疗设备集采中,联影医疗中标24套CT,位居榜首。
 
市级医疗设备集采也在同步跟进。去年8月,苏州市宣布启动公立医疗机构设备集采调研,今年2月已正式公布中标结果,涵盖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与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等高端医疗设备。

 

 

现阶段,围绕医疗设备集采模式的探索仍在继续。例如,去年河南安阳32家公立医疗机构组成采购联合体,对CT、核磁、数字X线摄影系统、超声类、监护类、输液泵等6类设备进行集中采购。尽管这些省市级、县域级的集采效能相较于国家或省际联盟集采尚有差距,但小而精的采购联合体同样能够实现以量换价的目标。
 
根据安徽医保局披露的数据,2020年度安徽省设备采购总金额达5.3亿元,与医院预算采购价相比,节约近2.6亿元。2021年度,安徽省设备采购总金额约为3.9亿元,预计节约医疗机构设备采购资金约1.9亿元。
 
从市场规模的角度看,医疗设备集采仍有许多可挖掘的空间。目前,安徽设备集采的适用范围主要针对非财政预算安排的产品,这部分在医疗设备的整体市场规模中占比相对有限。然而,从国家释放的信号来看,设备集采扩围的前景已经显现。国家医保局在《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2744号建议的答复》中特别指出:“对于竞争较为充分的大型医疗设备,经研判分析后,方可纳入集采”。这表明,未来设备集采的覆盖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为国产品牌提供更多机会。

 

03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市场回暖与需求释放

 

2025年,国内医疗设备市场正在加速回暖,设备更新需求迎来释放期。2024年,受行业整顿、设备更新政策尚未落地等因素影响,医疗设备市场表现低迷。然而,随着政策的推进和资金支持的到位,市场复苏迹象明显。
 
2025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发布通知,明确加大医疗设备更新项目的支持力度,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于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此外,国家还计划安排100亿元支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更新CT、B超、血液透析等设备。这些政策为医疗设备市场的复苏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2025年1月,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同比增长超47%,其中DR设备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61%,DSA设备同比增长70%,CT设备同比增长53%,超声设备同比增长48%,MRI设备同比增长33%。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积压采购需求的释放以及政策的强刺激。
 
基层医疗设备市场也在迎来爆发。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实施基层卫生强基工程,为人口较多的县乡两级配齐急需医疗设备。此外,国产医疗设备企业凭借技术升级和性价比优势,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并逐步向高端市场突破。2024年9月和12月,县级医院医疗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速分别达14.5%和22.6%,显示出基层市场的强劲需求。
 

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头部企业对2025年市场复苏持乐观态度,认为设备更新政策将持续三年,推动行业需求释放。此外,随着AI等新技术的应用,高端智能化设备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所涉及的信息、观点或建议均不构成具体决策依据。本公众号对文中数据及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且不承担因使用本公众号内容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若文章引用或转载了其他来源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单位所有。如涉及侵权或内容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