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说互联网医疗创业圈有泡沫,也许有吧,哪个领域没有呢?但是如果你去二级市场看看那些疯长的互联网医疗概念股,你会觉得泡沫算啥,人家整的都是热气球。那么这些概念股到底是咋玩儿呢?我们概括下来有几类:
第一类是理所当然型,典型的代表是医药电商相关股,受益的有康美药业、九州通、嘉事堂等。九州通股票当时居然N个涨停,康美凭借中药材第三方交易和医药电商政策的契合也一路猛涨,2015年2月中旬到4月,康美股价从18元猛增到36元,市盈率为35.16,股价翻了一倍。医药电商政策主要涉及2014年底公布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稿调整了网售处方药政策,涉及的处方药主要包括慢性病,原本需要食药监总局审批第三方交易平台也准备下放到省局审批。再加上阿里健康在石家庄和杭州等地区的探索,大家对网售处方药政策的预期较高。
第二类浮想联翩型,典型的代表是和远程医院、互联网医疗相关的股票,受益的股有卫宁软件和万达信息。从2015年初到2015年4月,卫宁软件股价从80元多上涨到最高160元,市盈率为320;万达信息从40多元上涨到80多元。
为什么是浮想联翩型呢,这些企业的本质实际上是服务供应商。它们掌握了成熟的医院HIS系统,参与了医疗信息化、药品采购平台、医保控费等信息平台的建设。所以,业内天生认为他们更有机会做互联网医疗。但这些企业还是典型的项目制企业,一个医院就是一个项目,项目谈好后为客户提供销售软件、硬件以及服务,但它们并没有向互联网医疗方向转型。互联网医疗解决的是医生和患者就医关系的问题,软件并不是互联网医疗的本质,这些企业在产品设计、运营模式和销售方面都还没有行动。
另一类代表就是药企收购或建立医院,希望做远程医疗,比如康美药业。这里的浮想联翩是,画面有点美,但落地其实挺艰难的。这是因为医院项目投资成本大,回报周期长。举个例子,我们从康美和玉林政府的合作项目算算投入产出比。在这个项目中,康美投资医院项目不低于8亿元(PPP模式),投资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不低于2亿元(app等网络平台),两项加起来几乎是康美2014年净利润的一半。2014年,康美药业营业收入为159亿元,净利润为22.63亿元。
第三类是八杠子打不着型,比如宜华健康。2015年2月初,宜华地产(更名前)的股价不到15元,更名为宜华健康后,短短2个月宜华的股价一路飙升到50元,市盈率为294.85,竟然接近于信息化软件布局已经十分成熟的卫宁软件。
为啥八竿子打不着?宜华健康的底牌就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网络医院项目。2015年2月9日,宜华地产收购了广东众安康后勤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同时参股“深圳友德医科技有限公司”,宜华地产获得友德医科技有限公司20%的股权,投资金额大约1.2亿,宜华地产并更名为宜华健康。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网络医院项目是与“深圳友德医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后者表示要“准备将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国”,并在业绩方面与宜华签署了对赌协议。
不难看到,宜华健康进入医疗领域主要靠的是参股科技公司。看看宜华健康一季度季报、前两年年报,这个公司的经营实际上有点儿惨淡,而且网络医院带来的收益有点难看,科技公司按照对赌协议,几乎不能完成目标。
这些概念股其实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医药电商也好,互联网电商也好,这股风是刮起来了。但回归医疗的本质看问题,互联网医疗仅仅是刚开始,这个领域投资成本大,回报周期长,要是真的想为医改做贡献,还要有点壮士断腕、做“公益”的心智,二级市场的火爆炒作到底怎么样,聪明人心知肚明。(来源:奇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