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遥遥相对,上海第一家医疗改革催生的国际综合性非公立医院上海国际医学中心5月28日开业一年。作为医改试验田,目前选择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多点执业的医生达114名,其中许多是三甲医院知名医生,多点执业医生看病在门诊占到三分之一。
更让人关注的是,申城首个“医疗康复养老”新模式昨天开始在这里露面,康复医生通过对感官、机体、个人服务、疾病四大方面的全面评估,为病人提供相匹配的护理等级与康复计划。这也是国内首个医院内的康复养老护理中心。
提供四方面康复护理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374名(问卷发放3000份,有效回收2374份)老人当中,超过七成表示“宁死不愿意沦为失能老人”;其中,约57%老人表示,担忧拖累子女,尤其是看护方面拖累子女是产生这一想法的主要原因;另外约43%则将经济上的负担作为主要原因。此外,超过九成的老人认为,沦为失能老人之后意味着失去尊严。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营运院长余志庆介绍,目前国内临床上已有完善的分级护理标准和制度,主要是依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和生活自理能力评估(Barthel指数),但是对纯以老年康复护理为主的入院评估尚没有统一标准。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将依据国际标准的分级护理评估表,对患者实施全面评估,并根据护理分级给予相对应的护理措施。高端医疗康复不仅为老年患者提供医学服务,同时又提供康复养老护理。
昨天,记者在国际医学中心看到,康复大楼紧挨门诊大楼,和一般的康复中心不同,这里更像酒店式公寓,108个独立房间,如果老两口中一人中风入院了,健康的老伴可以和他住在一起。目前,一些房间已经有老人入住,其中,有几名老人将常年住在这里。记者看到,一边,康复医生正在指导一个中风不能自理的老人用水杯喝水。
“很多老人中风后一直躺在床上,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时间,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差。如果说临床医学带来的是生命的挽救,那么康复医学带来的则是功能的挽救。”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护理部总监吴唯勤表示,康复护理中心提供的服务将包含四个方面:日常健康监测指导、分级护理+康复治疗双重照料、360度贴身管家式生活服务、院内医疗转诊的无缝连接。“对于老人来说,整洁程度十分影响他们个体的自我感受以及自信程度,因此我们会为老年人提供每周三次的清洁服务。”
多点执业医生大幅增加
作为医改试验田,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不像是传统医院一样仅仅依靠自己的医生,而是一家医疗服务的“机场”,外院专家团队就像“航空公司”,停泊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开展医疗服务。据悉,作为上海多点执业的试点,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多点执业的医生已经从一年前的70多名增加到114名。目前,还有两百多名医生正在办理相关手续。余志庆透露,和去年相比,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的门诊量大幅增加,其中三分之一是预约多点执业医生,而更多病人预约多点执业的专家到医院手术。
除了开启高端康复,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将启动一系列国际合作。目前,列入国际合作的医院包括拥有美国最大的儿童医疗系统之一的美国内穆尔基金会附属杜邦儿童医院;在神经科学、心脏病学、癌症科学等方面享有U.S.News顶尖排名的美国西达-赛奈医疗中心;拥有众多临床试验、研究能力和世界先进的质子扫描和治疗设备的美国Provision质子中心;以及提供癌症免疫细胞治疗、抗衰老治疗、一体化健康管理等服务的日本固郎苏尔奈良医疗集团。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介绍,在国际合作方面,将包括学术交流、远程会诊、技能培训、国际转诊、机构合作等。目前,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正在与更多的国际商业医疗保险接轨,以方便外籍患者就诊;与此同时,医院采用外籍患者熟悉的就医模式,由医院与国外专家团队签约,以提供与发达国家同样品质的医疗服务。此外,医院还可以为有海外就医需求的患者提供转诊平台。(来源:医械创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