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际医疗器械(山东)博览会!(新丞华国际会展(山东)集团有限公司)
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医疗器械产业:外企时代已过去 国产春天到来

行业新闻

医疗器械产业:外企时代已过去 国产春天到来

发布时间:2014-09-16

 

    最近医疗圈有个话题特别热门,即国内自上而下发起的支持民族医疗器械运动,从国家卫计委和工信部联合召开“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会议”,到各省市开始出台具体措施,很多人惊呼外企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民企的春天正在到来。

 
    其实从2009年开始,科技部就委托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依托于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发起了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简称十百千万工程),即到“十二五”末,在全国10个省(市)的100个县(区)选择1000家医疗机构试点应用10000台(套)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作为广东省创新联盟的政策制订参与者之一,在实施过程最希望的就是卫生部门的配合。而现在,这一思路终于从科技口延伸到了卫生口和工业口,这对于民族医疗器械产业,无疑是重大利好。
 
    一个前不久发生的案例。某医院采购一批进口设备,我参与了网评(医院方只知道最终结果,不知道评委是谁)。其中某一个采购包,是专用于查房的彩色超声诊断仪。在『为什么要采购进口设备』的附表中,厂家给出了参数对比表,其中多项对比都是“国产和进口均可满足”,只有在腔内探头的若干参数中,进口产品的分辨率要高一些。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在普通查房中(这是一家规模不算大的综合性医院)需要用到腔内探头的情况很少,这是一个典型的“Excessive met”而非“unmet”需求。材料中给出了候选进口产品的单台价格,接近百万人民币,而近在咫尺的迈瑞、开立等本土厂家的对等产品,零售价要低30%以上。没有事实作为支撑,我们不揣摩背后的真实动机和利益关系,但这种舍近求远的行为至少难逃浪费之嫌疑。类似的案例很多,就不累述了。
 
    过去造成三甲医院进口品牌一统天下的原因有很多,小结一下有四大类情况。
 
    一、进口机器给医院带来的品牌效应、用知名厂商的机器做实验发论文更容易被同行认可、大牌医生(特别是海外背景的)对于某些品牌的偏好、批量采购单一厂家的产品可以压低价格等等。这一类动机属于正常商业范畴的选择,合理合法,不宜采用行政手段干预,只能靠国产厂家自己努力去追赶。事实上这几年不管是TVB的沧桑晕倒男,还是大陆的言情穿越女,床头都可以看到迈瑞监护仪(据我观察,迈瑞并没有出现在片头片尾的赞助商名单中,这属于幸福的『躺着中枪』),这就是国产厂家的质量开始得到认可的明证。
 
    二、盲目迷信国外品牌、同级医院之间互相攀比等。这一类动机,有非理性成份在里面,公费采购的可以限制,私立医院无法直接干预但也应该间接引导。比如,早些年如果不是卫计委(当时是卫生部)限制,恐怕DAVINCI手术机器人在国内的保有量早已破百了。这很像购车,土豪买法拉利代步属于烧包浪费,但不违法,我们可以通过提高相应税费等方式进行限制。而拿公款烧包潇洒肯定是渎职,坚决禁止。企业纳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大部分,反过来用于购买国产产品,合情合理。这不是亚洲国家的发明,很多发达国家也都有此类政策可以借鉴。
 
    三、进口机器出厂价和终端价差大,中间环节的利益可操作空间大。
    这一类情况不分国界,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相比于MNC们严密+严谨的合规体系,很多国内厂家只怕更不规范。但国际化大公司家财大气粗,糖衣炮弹充足,由“中国通”的老外+“本土化”的老中组成的梦幻组合就像如鱼得水的神枪手,百发百中,所以其灰色操作的绝对值远高于小米加步枪的本土企业同行。这一类情况没什么好说的,坚决打击,而且不能因噎废食。我个人意见,经营环节的公平化、合规化、透明化,应该是包括国内外企业共同期待的局面,企业不论中外,不管大小,没有人喜欢天天在桌子下面谈生意,腐败首先应该先从买方杜绝。希望这种整顿是建立在法制化而不是运动化的基础上,形成常态。最坏的情况,是采购部门、监管部门无错而无为,无利不起早,等着这阵风过去再说(这在过去不止一次发生过),那对产业来说是灾难。
 
    四、进口产品确实有优势,能提供你所不能提供的性能。
    说白了,就是我们的产品技不如人。这一类,更多要靠全行业去追赶,包括医疗器械企业去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市场阅读能力,上下游厂商提升材料质量和工艺水平,科研机构成为提供原始创新的源头,大学能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和实用性人才,医院发过来能够成为产品需求的提供者……也许是五年,也许是十年甚至更长,要付出更多努力,但没有捷径可走。我曾经在“『创新者的颠覆』读书笔记”系列中说,要正视我们在很多方面仍然落后的事实,在抓住国家扶植政策这个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更不能忽视自身内功的提高。如果举着爱国主义的大旗,让老百姓用廉价劣质的东西,那是流氓行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或者高喊自主创新的口号,核心模块还是卖别人的,那是自欺欺人。强大的企业,还是要靠产品、靠质量,用市场表现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同行的尊重。就像德国战车在闷热潮湿的南美大陆横扫巴西、力挫阿根廷的背后,是94、98两届世界杯惨败后痛定思痛后十数年狠抓青少年足球的付出!
 
此外,还要说两个相关点。第一个,我看到8月19日的参考消息上说,为了报复西方制裁,俄罗斯可能限制进口欧美日汽车。但是,“新禁令不适用于外国汽车制造商在俄罗斯境内生产的车辆”。类比之下,我们在采购过程中,对国外厂商的中国工厂生产的,持有CFDA“准”字号的产品如何对待?这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各省市的相关部门应该重视。第二点,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已经从亚非拉转战欧美主流阵地,开始威胁到很多欧美老牌企业的传统优势地盘。不乏各种势力采用种种手段来对中国企业进行狙击,有些并不光明磊落甚至卑劣(这一点,华为和中兴最有发言权)。一方面,国内企业应该在战斗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成长,学习利用国际规则。另一方面,卫计委、工信部等不妨多跟商务部、知识产权局等相关部门沟通,灵活运用规则,帮助企业打开国际市场。特别是最善于利用规则损人利己的某超级大国,多研究他们对待中国企业的手段来教育他们的企业,活学活用,有来有去。
 
    最后,不管谁喜不喜欢,在医疗器械领域,贴一个Made in Meiguo或者Made in Deguo的标签就能卖个好价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来源:医药投资并购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