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医改已进入攻坚期,公立医院改革难题亟待破解。9月6日,第十届中国医院院长高层论坛在浙江温州召开。与会嘉宾就公立医院改革相关的几个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在争论与激辩中,产生了不少精彩的观点。人民网记者将根据这些内容,推出“追问公立医院改革”系列稿件,以期为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人民网北京9月25日电(王宇鹏、傅立波)手机点一点,完成挂号、缴费、查询,就诊,然后取药或检查,之后可以直接回家。线上操作+线下就诊,O2O进入了医疗圈,不必排队的就医梦正在变成现实。医改进入深水区,而医疗信息化已为缓解“看病烦”带来显性效果。
不久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支付宝服务平台上线,患者可在手机上完成预约、挂号、预存、缴费、查询等步骤。这是国内首家实现支付宝预存缴费的医院。紧接着,北京友谊医院又提档升级,变身“未来医院”,并且实现即时医保报销……各大医院以医疗信息化为抓手,不仅助推医院实现了精细化管理,也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便利,看病烦顽疾似在逐渐治愈。然而,现实中存在的一些壁垒,却依然“梗阻”着信息化的通畅。
在第十届中国医院院长高层论坛上,与会代表就信息化的经验成果进行分享。众多院长认为,信息化可以做得更好,如果统一标准,打破院际信息孤岛,信息化的天地会更加广阔。
解看病烦 信息化挑战传统就医模式
“您已预约15时40分,骨科B区13号诊室第28位就诊号。请等待呼叫。”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挂号大厅并没有像菜市场一般的混乱局面。少量人分散在自助挂号机前,点几下就能完成挂号、缴费、取化验单等步骤。只需用一张居民健康卡刷卡完成,并由医院实时推送短信进行提示。
据了解,七成患者已通过微信、支付宝等途径进行预约。院内几乎不见窗口排队和扎堆候诊的现象。像这样通过信息化让老百姓看病更方便、舒适的医院已经越来越多。除了方便患者,医疗信息化似乎给医院管理者带来了更多实惠。
“我们要的是信息化条件下的流程再造,而不是旧的流程信息化。”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陈肖鸣看来,信息化并不是购买一些信息设备、配备几套软件系统,而是提高诊疗效率,方便病人就医。
信息化在把控医疗质量安全方面具有优势。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院长孙喜琢指出,一个医院的信息化的好坏,关键看能否在医疗质量和安全方面保证医生不犯低级错误,不违反医院的基本管理规定。大连中心医院研发的合理用药系统,可以防止医生滥开药。即便是开了处方,也能被实时纠错。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房工作人员如果发现处方有误,点点鼠标就可以提醒远在诊室的医生,予以纠错。
在院内,信息化提高效率,保证安全,在院外,它用更加深刻的变革来助推医改。
远程医疗在促进分级诊疗格局中起到重要作用。作为一家县级综合医院,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对区域内21个乡镇卫生院和部分村卫生室实现了心电图网络覆盖,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快速准确的诊断。目前已有多家基层医院通过远和大医院连线,请其进行远程诊断,将病人留在基层。
此外,卫生信息化发展利于强化医保的筹资监管,并且让跨区结算更加便利,有望解决2.45亿流动人口跨省就医支付医保的难题,目前多个地区已实现了跨地区及时结算。在医师多点执业方面,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廖新波认为,可以先从网络平台开展,由网络全科医生来开始。 来源: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